外语研究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专栏: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 扩展意义单位模型再解读

    濮建忠;

    Sinclair提出的扩展意义单位模型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讨论、研究和应用,但是由于一些关键概念的外延及内涵尚不够清晰或合理等原因,其可操作性还不够强。本文对扩展意义单位所涉及的五个成分进行重新解读,认为:以任何词为节点词寻找扩展意义单位都值得尝试,但节点词不等同于意核,后者只有找到扩展意义单位之后才能最后确定;搭配是扩展意义单位存在的最有力证据,绝大多数意义单位是由两个及以上的词语所组成的复合词项;类联接应是对整个意义单位语法型式的描写;语义倾向只是实义搭配词意义特征的体现,与反映整个复合词项态度意义的语义韵有本质区别;将语义韵视为复合词项整体所决定的、隐含的、不言自明的一般性态度意义,有助于提升模型的可操作性;扩展意义单位是一个内部组织严密、各成分共选的复合词项整体。

    2020年02期 v.37;No.180 1-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1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 ]
  • 非洲报纸媒体中中国形象的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

    刘文宇;毛伟伟;

    中非关系在我国对外关系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研究非洲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对于提升中非关系具有指导意义。研究采用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方法,考察非洲主流报纸媒体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发现,中国在非洲主流报纸媒体具有多元的国家形象,表现为:(1)通过赞赏或认可中国经济实力等话语,建构"强大的中国"形象;(2)通过中国真诚援助非洲及中非经贸合作等话语,建构"朋友或伙伴式的中国"形象;(3)极少数媒体因误判中国经济实力、放大中非贸易问题等,对华仍有误解甚至持否定态度,建构"令人担忧的中国"形象。

    2020年02期 v.37;No.180 9-1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3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MR语料库的汉语省略与论元共享现象考察

    戴茹冰;侍冰清;李斌;曲维光;

    省略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传统的句法语义表示方式中,含有省略信息的语言结构经常被忽视,而且由于其树结构的限制,语言中论元共享的现象也很少能够清晰地表示出来。本研究基于人工标注的抽象语义表示(Abstract Meaning Representation, AMR)汉语语料库,通过分析AMR标注中增补的概念节点及其涉及的语言结构,统计省略和论元共享现象在汉语真实语料中对应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其分布,从省略信息的指称类型、句法位置以及句法成分等角度归纳出各类省略模式,为汉语语义完整表示奠定基础。

    2020年02期 v.37;No.180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形容词使用量化分析

    高玉娟;赵小东;

    本研究基于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料库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的对比,量化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形容词的使用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过多地使用good、important、high、new、best、young和old等高频形容词,且其口语和笔语中的高频形容词关联度很低;形容词丰富度方面,使用的多样性和复杂度低,但密度大;分词式、派生式、合成式及组合式形式的形容词形符数都多于本族语者,但类符数少;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使用显著多于本族语者。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形容词的有效输出提供实证依据,为英语词汇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2020年02期 v.37;No.180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1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 ]

专栏:国防语言能力建设与规划研究

  • 军事翻译标准体系构建初探

    彭天洋;

    翻译标准化是翻译活动产业化的必然结果。我国翻译标准化工作随着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而肇始并不断深化,2001年至今已发布语言服务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共19项。进入新时代,中国军队使命任务逐步拓展,对高效专业的语言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军事翻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推动军事翻译标准体系建设有利于中国军队翻译保障能力成规模、高质量、高效率增长。可考虑以国际国内翻译标准化成果为基础,从军事翻译通用标准、军事术语译写规范、语言服务采购标准、语言服务保障标准以及军事翻译分领域标准等方面着手,逐步构建具有中国军队特色、适应国防和军队发展需求的军事翻译标准体系,推动军队语言保障能力不断发展。

    2020年02期 v.37;No.180 32-3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 ]

语言学研究

  • 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看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崔刚;王月旻;

    石化现象是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结果。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外语知识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调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由于语言知识的程序化过程带来神经机制的变化:随着学习者外语水平的提高,外语使用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负责程序化操作的人脑边缘系统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外语的使用过程之中,导致形成的习惯难以改变。从其认知神经成因来看,石化现象是可以突破的,但是有一定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学习动机的强化和陈述性知识的训练两方面入手。

    2020年02期 v.37;No.180 36-4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
    [下载次数: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成语图式构式表征:基于类例频率的研究

    孔令跃;张永伟;

    本研究基于语料库中成语的类例频率统计,考察成语图式构式的表征问题。实验中要求被试判断随机呈现的四字材料是否为成语。实验关键材料是图式构式类频率不同但成语例频率和熟悉性都匹配的四字成语。结果显示,无论成语的类例频率和熟悉度高低,三个实验中均未出现成语加工的类频率效应。这一结果表明汉语成语的抽象图式构式表征并未固化,不是影响成语加工的表征单元。

    2020年02期 v.37;No.180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中的引用对比研究

    宋瑞梅;汪火焰;

    文献引用是学术写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作者面临的一项挑战。现有研究对中国研究生的引用能力在高级学术培养阶段有何发展关注较少。本研究依据Coffin(2009)的引用特征分析框架,对比了应用语言学专业十位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其硕/博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中的引用表现。描述性数据显示,他们在被引作者融入、被引文本融入以及作者对被引文献/命题表达的立场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但Wilcoxon检验结果显示,这些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硕/博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均多用被引作者融入式引用类型;总结单个文献来源,对被引文献主要持中性立场。本研究建议在学术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引用的显性指导,重视文献综述写作的修改,以提升研究生通过引用建构作者声音的意识和能力。

    2020年02期 v.37;No.180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1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外语教学研究

  • 语码转换与超语对比及其启示

    王平;

    双语、多语研究经历了从将语言描述为不同的结构体系到多模态、多感官研究范式的转变,经历了从强调说话者语言本体到关注双语、多语实践的创造性、流动性的变化。期间产生诸多术语来表征双语、多语者的语言借用、交叉和转换现象,其中语码转换和超语最具代表性。本文分别从两者的定义与核心观点入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显示:尽管两者在认识视角、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研究幅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就双语、多语研究的大背景而言,两者也存在一些联系。较之一些二分法的相关研究,本研究的结论有助于拓展应用语言学视角,从语码转换和超语的对比研究这一新视角来重新审视外语教学的本质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

    2020年02期 v.37;No.180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2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 ]
  • 工作记忆对二语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

    魏冉;金善娥;

    本研究以英语宾语关系从句为目标结构,考察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差异对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32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参加了前测—启动任务—后测的实验。研究对工作记忆进行了阅读广度测试,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拟合数据。研究发现:(1)宾语关系从句发生了启动效应,而且启动效应促进了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和产出;(2)工作记忆显著影响即时启动中宾语关系从句的产出;(3)宾语关系从句的后续理解和产出均不受工作记忆容量个体差异的影响。本研究为句法启动的双重路径假说提供了实证支持,对课堂环境下二语句法启动任务的合理运用具有积极意义。

    2020年02期 v.37;No.180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1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翻译学研究

  • 价值哲学路径下翻译批评主体研究

    王恩科;

    已有的价值哲学路径的翻译批评在评价主体问题上语焉不详,从而导致翻译批评的两个尺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未能实现真正统一,这为客观、科学的翻译批评埋下了理论和实践隐患。本文从价值关系的实践本质出发,在深入挖掘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依据翻译批评作为价值评价的特殊形式,明确定位翻译批评中的评价主体,不仅解决了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且为翻译批评真正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排除了理论隐患,也为科学健康的翻译批评提供了理论保障。

    2020年02期 v.37;No.180 70-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机器翻译对译者主体性的解构——兼论人工翻译的未来落脚点

    陈伟;

    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呈现技术逻辑层面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一趋势迎合的只能是翻译本性在语言系统维度的规约,并可能在常规翻译(译法)中获得近乎完美的实证支持,而无法满足翻译本性超出语言系统维度的诉求。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区别源于主体的更换,根本差异在于翻译主体性的在场与否,机器翻译正是在翻译主体性层面解构了翻译本性,而这个翻译本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意义的开放性、表达的创造性与翻译的政治性。这一内在的解构行为构成机器翻译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译的翻译学科逻辑,而这也正是人工翻译的未来落脚点所在。

    2020年02期 v.37;No.180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3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7 ]
  • 行动者网络理论在翻译生产描述研究中的应用——以亚瑟·韦利英译《西游记》为例

    骆雯雁;

    《猴》是众多《西游记》英译本中在西方传播最为广泛的版本,对西方人了解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原则为基础,通过调整使其适应翻译研究的需要,建立理论框架;以雷丁大学的特色馆藏(University of Reading, Special Collections)"Records of George Allen&Unwin Ltd."中《猴》的相关出版资料为主要的数据来源,还原20世纪40年代初《猴》译本的生产过程。描述并讨论翻译《猴》的各个生产阶段、参与其中的翻译行动者,以及这些行动者们在现实社会条件下的实际翻译活动中如何行动并建立联系。

    2020年02期 v.37;No.180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2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6 ]
  • 小说评点的别样风景——以晚清翻译小说为中心

    李震;

    评点作为传统士人批评小说的正宗,传至晚清,颇有"强弩之末"之象。甲午海战后,域外小说如潮水般涌入,为小说评点注入了一股清流。晚清士人以会通中西、学贯古今的文化理念,将评点对象从传统小说"偷换"为泰西小说。凭借扩容的小说评点这一工具,士人绍介西洋小说叙事技法,输入欧美新风,促进翻译观念的裂变。与新式教育紧紧勾连,影响和哺育了"五四"一代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推陈出新贡献非凡。小说评点呈现了一道靓丽的别样风景,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魅力,但小说评点的"文心"等核心特征却逐渐消逝;因而,这种文化选择却又是自毁根基。

    2020年02期 v.37;No.180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外国文学研究

  • 习性、趣味与象征资本:《一双丝袜》的阶级区隔

    董雪飞;

    凯特·肖邦的《一双丝袜》选取家庭生活题材,面向中产阶级女性读者,讲述阶层跌落的故事。主人公索默斯太太的实践行为受到场域主导价值的询唤和个人习性的驱使。在家庭场域中,她默认了父权制的"象征权力",接受了自己的阶级位置,在习性中增添了贤妻良母的德性。在商场的消费场域中,她受消费文化的诱惑和无意识的文化资本驱使,复苏了原有的审美倾向,激发了对所谓"精致品质"的追求,最终促成了她的购买行为。在餐厅和剧院的场域,她受到象征资本的左右,表现出对符号的主动追逐。小说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过程中,占有物品、符号与闲暇时间的能力成为一种象征资本,从而界定新的品味、认同和阶级身份。

    2020年02期 v.37;No.180 97-10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4K]
    [下载次数:10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舌尖上的“印度”——解读印裔美国作家拉希莉《同名人》中的食物政治

    黄新辉;

    印裔作家裘帕·拉希莉的长篇小说《同名人》的主要人物都不同程度处于美国社会边缘,并在不同程度上依恋着印度文化。在面对文化归属和情感婚姻的问题上,他们或执着坚守,或徘徊迷惑,或彻底诀别,不同的态度都在其饮食方式和食物选择上得到充分体现。拉希莉借助食物叙事,展现了海外印裔对待身份认同的不同选择,反映了印度移民在文化认同上的不同姿态,揭示了作为身体本能和特殊文化符号的饮食习惯所蕴藏的胃口政治和人类情感。

    2020年02期 v.37;No.180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拉康“父亲之名”视角解读芥川奖获奖小说《冥土巡游》的人物形象

    李姝蓓;

    在家庭关系中,父亲不仅具有生理性,还具有象征性,代表法规、经济与精神力量,对个体的主体建构有重要作用。拉康将代表父亲象征力量的能指称为"父亲之名"。从"父亲之名"视角解读2012年芥川奖获奖小说《冥土巡游》人物形象可以发现:小说以如今已成为大众化疗养所的昔日会员制高级酒店为象征符码,揭示了主人公奈津子的母亲及弟弟沉溺于外祖父物质性"父亲之名"下,迷失了自我;以互文指涉将其丈夫太一与宗教"圣愚"联系起来,塑造了具有顽强意志的精神性"父亲之名"的形象;在空间移动中,奈津子通过回忆与反思,学会了面对原生家庭的物质性"父亲之名"的束缚,并在太一的精神性"父亲之名"的启示下,学会了接受与超越生活中的不幸,自我主体意识得到解放。

    2020年02期 v.37;No.180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7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东南大学亚太语言政策研究中心简介

    <正>东南大学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亚太语言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培育建设单位,以语言经济与语言政策、语言国际推广与语言政策、语言政治与语言政策、语言教育与语言政策、区域发展与语言政策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中心现有28名成员,陈美华教授任中心主任。中心聘有国际知名学者Susan Gass,Andy Gao等为客座教授,并常年聘有多名专职研究人员。中心自成立以来,

    2020年02期 v.37;No.180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